来源: 浏览:
次 2013/4/9 20:45:45 |
一位有玩过秦皇岛南戴河游客对美食的讲述: 2012秋天,我去了趟秦皇岛。暴雨相随的缘故,入秦第三天,窗外再难听闻初抵秦地时楼下此起彼伏的市井吆喝,印象中风风火火熙熙攘攘的街头小摊早已撤离了现场。被困屋中,无奈我只得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网解闷。 徒然之间,同行的死党和我都振奋了起来,没有多虑,拨通了留言上的电话。几个轮回这位秦岛陌友便主动请缨要领我们品尝秦地特色美食。于是,顶着猛烈的狂风,跟着他来到了一条不知名的小路,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。 秦皇岛陌友先引荐了一款当地特色小吃让我和死党一试,说这玩意儿俗称叫“煎焖子”。凭着这些年来对于各地风俗小吃的自学研究,这“煎闷子”应该纯属于天津特色名吃。台湾有位女作家叫刘枋,写过一本《吃的艺术》,其中说道“烹大虾段、侉炖鱼、贴饽饽熬小鱼、炸蚂蚱、炒菜捞面、锅巴菜、煎焖子、煎饼子、包子为天津菜。”据此,这煎焖子为天津特色小吃,是确定无疑的,秦皇岛依仗着与天津的短距离优势,把人家的特色小吃硬是“拿来主义”了一把。一会儿功夫,一份煎焖子端上了台面。所谓的焖子,就是上海人常吃的麻腐,在他们那又叫“冻子”。优质的冻子应该是用绿豆粉熬制而成,透透亮亮,不粘不散。然后在平底锅内油煎至两面黄,最好拌上用麻将、醋、蒜泥等配制而成的调料。尝了才知道,滑滑糯糯又香香脆脆,爽口得不得了。 吃罢煎焖子,一大盆堆积成山的“羊蝎子”摆在了我们面前。早就听说北京人爱吃羊蝎子,这羊蝎子到底是何方神圣,轻易俘获了北京人民的心,然后又坚持走出去原则,从而被秦皇岛人民再次认可并接纳?今日终于得以一瞻一品。其实,羊蝎子就是绵羊的背脊骨,因其形状像蝎子而得名。秦皇岛陌友告诉我,吃羊蝎子根本不需要加什么调料,用手抓起来就啃,肉啃完了再吮骨髓。于是,我也依样照办。你还别说,就这么大手大脚的豪放吃法,一股浓香扑鼻而上,一口细嫩鲜美的羊龙骨深入骨髓,的确别有风味。 屋外依旧雨声阵阵,我和死党却只专注于当下的美食新发现,期待着下一场美食之约的到来…… |
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