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进士大书法家萧显
相传,五百多年前,明成化皇帝亲身降旨,要在山海关城楼上挂一块题为“世界第一关”的大匾。那时镇守山海关的是一位兵部主事(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),他接到圣旨后,立刻派人爬上箭楼,量好尺寸,请木工做了一块长一丈八尺,宽五尺的巨匾。匾做好了,找谁来写呢?兵部主事和手下磋商了一天一夜,终于想起一小我来。这人姓萧名显,两榜进士身世,当过福建按察司佥事,书法好,近年因大哥去官,归家山海关失业。 第二天上午,兵部主事亲身到萧家访问,阐明来意。萧显沉吟了片刻,才颔首应承。但是他提出,写这种字,不克不及急,不克不及催,兵部主事只好容许下来。 转眼二十多天曩昔了,没有音讯。兵部主事让手下人预备好了几样器械:几匹绫罗缎匹,几枝大型湖笔,派一名心腹给萧显送去。工夫不长,送礼人回来了,禀报说: “萧老师长教师在偏院里练功,天天起早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长扁担。”兵部主事不解,这耍扁担跟写字有何干系,不论他,曾经等了这么多天了,那就再等等吧。 又过了二十多天,照样没动态。兵部主事又让乎下人预备了一些上好的徽墨、宣纸,派心腹带着器械又到了萧家,送礼人回来禀报说:“萧老师长教师正在房子里吟诗,背诵着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呀,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呀……什么来如雷霆收盛怒啊,罢如江海凝青光呀。……”“他见到礼品后怎样说?”“他说再过一月就可以写了。”
兵部主事对这话不太了解,但总算有了一个刻日,那就等着吧,兵部主事万没想到,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,说是新任蓟辽总督代皇帝要来山海关观察挂匾事宜,估计三天内抵达。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坏了,立马让人抬着那块木匾和一坛子墨汁赶往萧家。 到了萧家,问寒问暖之后,就把兵部传来的急信之事向萧显述说了一遍,萧显也是宦海上下来的人,自不怠慢,立刻举动起来。只见他,提着笔在匾前往返走着,一边走,一边打量,一会儿允许,一会儿大笑;突然,他停下身子,凝思屏气,开端动笔了。只见他,落笔如高山坠石,起笔如飞燕掠食,有快,有慢,又稳,又准,笔随身行,纷歧会儿,“世界第一关”五个大字写好了。你再看萧显,满身是汗,满脸通红。兵部主事忙拱手叩谢。萧显说:“原本想用一个月的工夫阅读古诗,熏陶情性,惋惜呀,工夫太急了。”兵部主事赶紧说:“这曾经很好了,曾经很好了。” 第二天上午,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挂在箭楼上,一面在箭楼下的“悦心斋”酒楼宴请萧显。酒过三巡,宾主凭栏仰视,萧显这才发现“下”字少了一点。此时,把总禀报蓟辽总督已过石河,回府取笔登楼补写已来不及,怎样办?萧显情急智生,命书童立时研墨,顺手抓审问倌手中的一块擦桌布,手中一团,饱蘸墨汁,用尽生平之力,朝箭楼上的匾额甩去。只听“叭”的一声,墨布正好落在了“下”宇右下角,补上了那一“点”。世人齐声贺彩,同声赞道:“萧公神来之笔,神来之笔!”
萧显书写的这块匾,现珍藏在山海关城楼内。城楼上吊挂的是后来的仿成品。 |